南充市,别称
果城、绸都、果州,
四川省辖
地级市,位于
四川省东北部、
嘉陵江中游,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,地势从北向南倾斜,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
幅员面积1.25万平方千米 [58]
。截至2022年10月,全市辖3个区、5个县、代管1个县级市 [3]
[45]
。
截至2022年底,全市常住人口554.9万。 [56]
南充市历史悠久,由于古代地处充国南部得名,源自汉高祖公元前202年设立的
安汉,至今建成2220多年。春秋以来历为都、州、郡、府、道之治所;解放初期为
川北行署区的驻地。南充是
三国文化和春节文化的发祥地,民风淳朴,民俗优雅,
三国文化、
丝绸文化、红色文化和嘉陵江文化交融生辉。 [2]
南充市是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和川东北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是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 [48]
、
II型大城市 [49]
、
三线城市 [63]
,“
一带一路”战略重要节点城市、
川东北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、
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 [1]
国家园林城市、全国清洁能源示范城市、
南遂广城镇密集区中心城市、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之一 [2]
、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、四川培育壮大的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[42]
、四川省石油天然气和能源化工基地、川东北区域科教文化中心、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,素有“水果之乡”、“丝绸之都”的美誉。市境内有
朱德故里、
阆中古城景区等旅游景点。2022年5月,被纳入
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规划范围。 [46]
2022年,南充市地区生产总值2685.45亿元,比上年增长1.3%。 [56]
据《
太平寰宇记》卷86果州南充县称:“取古充国为名。”《
郡县释名》四川卷下:“汉名充国县,取充实之义。盖当时民物富盛,故云。东汉析置南充国县,以其在充国之南也。”后去“国”字,即为南充县。今南充市以此而得名。
南充市顺庆府衙
南充开发较早,
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。
春秋时期,形成了充国(前588—前318年),充国是当时四川盆地的四个强大政权之一(巴、蜀、充、苴),南充因位于充国南部,故得名为南充。
战国后期,
巴国为
楚国连续打败,于是把争斗目标定在了西邻的
蜀国,充国与蜀国结为同盟,共同抵御巴国入侵。前318年,巴国灭充国,占领其地界,并将国都迁往
阆中。
秦惠文王更元九年(前316年),
秦国灭巴国,更元十一年(前314年)置阆中县。秦代,郡县建置依旧。
西汉(前206—23年)初,析阆中县置安汉(今南充)、充国县。
东汉兴平元年(194年),
益州牧刘璋以垫江以北为巴郡。在南充境内置巴郡,辖安汉(郡治)、阆中、西充国(充国更名)、南充国县(析充国县置)。建安六年(201年),改巴郡为巴西郡,郡治迁阆中,隶属未变。
三国
蜀汉、
西晋、
成汉时,郡县依旧。东晋时,阆中为北巴西郡郡治,辖西充国(郡治)、南充国、安汉、羔羊县(今仪陇境)。
南朝宋(420年—479年)时,巴西郡为僚人所聚,郡县迁今绵阳市境内侨置,辖阆中(郡治)、安汉、西国(西充国改)、南国(南充国改)、羔羊县。南朝齐时,郡县建置依旧。
唐朝,隶山南西道,境内置3州,辖阆州(阆中郡)阆中(阆内改,州郡治)、思恭(今阆中境)等19县。
五代时期(907年—960年),州县设置未变。后唐(923—937年),于阆州置保宁军,于果州置永宁军。
北宋(960年—1127年),境内置3州,辖隶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(州治)、西充、相如等13县。
南宋(1127年—1279年),境内置1府,辖隶潼川府路的顺庆府南充(府治)、西充、流溪县及隶利州路的阆州阆中(州治)南部、新井、奉国、新政、西水县和蓬州蓬池(
州治)、仪陇、
营山、伏虞、良山、相如县等2州15县。
元朝,置顺庆路,辖南充县、西充县、汉初县、流溪县、汉初县。隶四川等处行中书省。
明朝(1368年—1644年),隶四川布政使司,境内置2府,辖顺庆府南充、西充县和蓬州、营山、仪陇县,保宁府阆中(府治)、南部等1州6县。
南充市(23张)
清代时期(1644年—1911年),隶四川省,境内置川北道,辖保宁府阆中(道府治)、南部县,顺庆府南充(府治)、西充、营山、仪陇和蓬州(县级州)等2府1州6县。
中华民国元年(1912年),隶四川省,境内置
嘉陵道,辖南充(道治)、阆中、南部、西充、营山、仪陇、蓬安(蓬州改)等7县。
民国二十四年(1936年),境内置第十一
行政督察区(治南充县),辖南充(区治)、蓬安、营山、仪陇、西充、南部等6县。阆中隶第十四行政督察区(治剑阁县)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(1949年)后,隶川北行署区,境内辖南充市(区治,区直辖)、南充、西充、南部、仪陇、营山、蓬安等1市6县;属南充专区(治今岳池县九龙镇)。
1950年,设
南充专区,属
川北行署区。南充专署驻岳池县,辖岳池、南充(驻龙门场)、蓬安、营山、
武胜、西充、南部、仪陇等8县。
1952年,南充专区属四川省领导。原由川北行署直辖的南充市划归南充专署领导。辖1市、8县。
1953年,南充市改为省辖市,委托南充专署代管。原广元专区所属苍溪、阆中2县及原
大竹专区所属广安县划入南充专区。辖1市、11县。
1965年,南充县由南充市区迁驻南充市河东公社。
1970年,南充专区改称南充地区,地区驻南充市。辖南充市及南充县(驻河东公社)、苍溪、阆中、仪陇、南部、西充、营山、蓬安(驻周口镇)、
广安、岳池、武胜(驻沿口镇)等11县。
1972年,南充县驻城关(清溪公社与河东公社合并为城关公社)。
1979年,由广安、岳池2县析置华蓥工农区(相当于县级),工农区政府驻双河公社。南充地区辖1市、11县、1工农区。
1985年9月9日,苍溪县从南充地区划归广元市管辖。
1993年7月2日,撤销南充地区、南充市、南充县。设立广安地区,管辖原南充地区的广安县、岳池县、武胜县、华蓥市。同时,设立四川省地级南充市,市人民政府驻顺庆区。南充市下辖顺庆区、高坪区和嘉陵区、南部县、营山县、蓬安县、仪陇县、西充县。阆中市由四川省直辖,南充市代管。 [6]
2020年,四川省政府同意设立南充临江新区。 [5]
南充城区
截至2022年10月,南充市辖3个市辖区、5个县、代管1个县级市 [50]
,共有241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(街道42,镇161,乡38)。南充市人民政府驻顺庆区万年西路2号。 [7-8]
南充市地图列表
南充市地图
|
南充市卫星图高清版大图
|
南充市地形图高清版大图
|
南充市电子地图
|
南充市行政区划
名称
|
区划代码
|
面积(平方千米)
|
人口(万人)
|
政府驻地
|
南充市
|
511300
|
12514
|
560.76
|
顺庆区
|
|
511302
|
556
|
65
|
|
|
511303
|
806
|
60
|
|
|
511304
|
1179
|
70
|
|
|
511321
|
2230
|
123.6
|
|
|
511322
|
1633
|
95
|
|
|
511323
|
1334
|
71
|
|
|
511324
|
1791
|
113
|
|
|
511325
|
1108
|
66
|
|
|
511381
|
1878
|
88
|
|
顺庆区
|
|
高坪区
|
|
嘉陵区
|
|
阆中市
|
|
南部县
|
|
营山县
|
|
蓬安县
|
|
仪陇县
|
|
西充县
|
|
位置境域
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,嘉陵江中游,介于北纬30°35′~31°51 ′、东经105°27′~106°58′之间。南北跨度165千米,东西跨度143千米,东邻
达州市,南连
广安市,东南与
重庆都市圈相接,西与
遂宁市、
绵阳市接壤,北与
广元市、
巴中市毗邻,总
面积1.25万平方千米。 [9]
[58]
© 2023 Baidu - GS(2021)6026号 - 甲测资字11111342 - 京ICP证030173号 - Data © 百度智图
南充市
地形地貌
南充市地势从北向南倾斜,海拔在256~888.8米之间。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,高丘低山、中丘中谷、低丘带坝类型大体各占1/3。全市地貌类型分为北部低山区和南部丘陵区两大类。北部低山区大致包括阆中市北部、南部县西北部、仪陇县的大部分、营山县境内仪陇河以东地区、蓬安县的北部等。海拔一般为500~800米,相对高度200~300米。阆中市龙泉镇的天冒水山和营山县东北部的陈大寨山主峰,海拔均为888.8米,是南充的最高峰。北部低山区大致以嘉陵江为界,分成东西两部分:江西为
剑门山支脉,江东属
大巴山余脉。南部丘陵区位于北部低山区以南,大致包括顺庆、高坪、嘉陵3个区和西充县的全部,阆中、营山、蓬安等县(市)的大部以及仪陇县西南角的一小部分。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,海拔由500米下降为256米,地貌由高丘逐渐变为低丘或低丘平坝。丘体在长期的流水和嘉陵江干支流的作用下,支离破碎,大小不等。一般成串分布,多为尖顶或圆顶,呈桌状、垅岗状等。 [10]
气候
南充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。其气候特点与盆地南部的长江河谷地区相比,气温相对较低,雨季较长,暴雨较多。与川西平原相比,气温相对较高,春雨的比重大。南充历年平均气温在17.1℃左右,各月气温年平均变动范围在4℃左右,全年极端最低气温介于-2.5℃~5.7℃之间,极端最高气温在39.0℃~41.3℃之间。最冷的1月,月平均气温除仪陇为4.9℃外,其余县(市、区)都在6℃以上;最热的7、8月份,多数县(市、区)的月平均气温都在27℃以上。一般8月较7月气温稍高。
南充市四季中的冬季以仪陇县最长,长达110天;顺庆区最短,只有85天,其余县(市、区)都在95天左右。春、夏、秋三季,较长江中下游地区提前半个月到一个月。南充全年霜日少于20天,多在10~15天。阆中、南部的霜日最长,也只有17天。南充雾日多出现在10月至次年1月,其中尤以12月份最多,多出现于早晨4点至9点。南充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。降水强度以夏季为最大,冬季最小,秋季又大于春季。夏季为降水量最多的季节,6月、7月、8月三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28%~34%。冬季降水量少,以小雨为主;从4月开始,以中雨和大雨为主。夏季暴雨较多,出现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。据多年气象观测资料记载,南充各地多夜雨,夜雨量超过昼雨量,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5%。春季的夜雨率最大,达71%。
南充市境内降水量大于蒸发量,空气湿度大,各县(市、区)年均相对湿度都在75%~79%之间。年均相对湿度以秋季为最大,冬季次之,春、夏两季几乎相等。年极端最小的相对湿度,多出现于春季的3月、4月间或冬季的12月和1月。南充冬季和春季空气较干燥,容易出现春旱。南充云量大,日照少,多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369.1小时,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状况是春夏较多,秋冬较少。
南充市风向随季节而变化,一般以偏北风为主。市境内风速小,为全国著名的小风气候区。年平均风速大都在1.2~1.7米/秒之间,全年中无风的时间50%以上。但当强冷空气入侵或夏季发生雷雨天气时,常伴有大风出现。寒潮性大风多发生在春季。雷雨性大风多发生于7~8月间。 [10]
水文
南充风光
南充市降水丰富,多年平均降水量按1000毫米计算,扣除蒸发量,年产水总量大约41.91亿立方米,多年平均径流深为313毫米左右。径流深度与降水的地区分布大体一致,降水多的地方径流深度大,降水少的地方径流深度小。南充地下水多分布在境内嘉陵江的干支流两岸第四系冲积、洪积层中,主要有松散堆积孔隙水和碎屑岩孔隙裂隙水两种。嘉陵江为流经市域的最大河流,境内干流长301千米,嘉陵江与其左岸较大的支流东河、构溪河和右岸较大的支流西河、白溪河(濠)构成了南充丰裕的水系。拦截西河上游而形成的升钟水库,位于南部、阆中、剑阁三县(市)交界处,集雨面积1756平方千米,总库容13.39亿立方米,是西南最大的人工水库。 [10]
水资源
南充市水资源主要存在形式为地表水和地下水,其中地表水由地表径流和河川径流中的过境水构成。南充多年平均径流深约313毫米,地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41.91亿立方米,水资源数量偏少。南充的水能资源分布较广,且相对集中,是构成全市能源结构的主体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0万千瓦,可开发量111.3万千瓦。嘉陵江水能资源丰富,至2010年,南充境内已修建了蓬安马回、南部红岩子、阆中金银台、高坪青居、仪陇新政、蓬安金溪、小龙门、阆中沙溪、高坪凤仪9个航电枢纽,总发电装机容量为89万千瓦。 [11]
植物资源
南充市国家一类保护植物仅有引进栽培的
水杉一种;二类保护植物中野生的有
香果树和
狭叶瓶尔小草两种,栽培的有
银杏和
杜仲两种;三类保护植物中野生的有红豆树、八角莲、天麻三种。农作物以水稻、小麦、玉米和红薯为重要的粮食作物。大豆、豌豆、绿豆、扁豆等种植较普遍。花生、油菜、棉花、黄麻、红麻是重要的经济作物。川芎、天麻、麦冬、半夏是南充的主要野生药用植物。 [11]
动物资源
南充市亚热带农田动物多,其他类型的动物数量较少。全市野生动物资源尚保存有数百种。珍稀动物中属国家一类保护品种有黑鹳、白鲟(象鱼)两种,二类保护品种有豹、林麝、鸳鸯、大鲵四种,三类保护品种有大灵猫、小灵猫、金雕、小鸨、虎纹蛙等六种。饲养动物以家畜、家禽、淡水鱼类和桑蚕为主。此外,还有蜂、海狸鼠等。家畜主要有猪、牛、羊、兔、马、骡、驴等。家禽主要有鸡、鸭、鹅、鹌鹑等。淡水鱼类主要品种有鲤鱼、鲫鱼、草鱼、鲢鱼、鳙鱼、革胡子鲶、罗非鱼。全市饲养家蚕极为普遍,家蚕品种繁多,且不断进化。 [11]
矿产资源
南充主要有岩盐、石油和天然气、砂金、钛铁、铀、磷等矿产资源。南充地处四川最大的岩盐沉积盆地——南充岩盆的核心,地下盐矿资源十分丰富,已探明的控制储量为1700亿吨,预测储量达1.7万亿吨。南充盐卤资源为优质盐岩,氯化钠含量大于90%,最高达96.6%,盐岩矿床杂质含量小于10%,水不溶物小于3%,盐层顶板、底板均为厚约1~3米的灰白色硬石膏岩,界面清楚,便于水溶开采。南充石油天然气资源富集,石油总储量约8000万吨,天然气储量近万亿立方米,以仪陇、营山为中心的龙岗气田已开发投产。 [11]
截至2022年底,南充市公安户籍总人口708.56万人,比上年减少6.21万人。其中,男性369.70万人,女性338.86万人;乡村人口504.31万人,城镇人口204.25万人。全年出生人口3.13万人,死亡人口3.82万人。人口自然增长率—1.22‰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.75。年末常住人口554.9万人,城镇化率51.75%,比上年提高0.53个百分点。 [56]
南充市常住人口(2018年~2022年)变化
现任领导
职务
|
姓名
|
市委书记
|
|
市委副书记、市长
|
|
市人大常委会主任
|
|
市政协主席
|
|
统计截至2023年6月 [12] [40] [47] [51-55]
|
友好城市
国内友好城市
城市名称
|
备注
|
四川省成都市
|
—
|
浙江省温州市
|
—
|
浙江省湖州市
|
—
|
湖北省十堰市
|
—
|
|
—
|
广东省深圳市
|
—
|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
|
—
|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
|
—
|
广东省普宁市
|
与阆中市缔结
|
重庆市渝北区
|
与西充县缔结为友好区县
|
重庆市渝中区
|
与阆中市缔结为友好区县
|
重庆市南岸区
|
与营山县结为友好区县
|
重庆市垫江县
|
与营山县结为友好区县
|
重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
|
与营山县结为友好区县
|
国外友好城市
城市名称
|
备注
|
|
—
|
|
—
|
|
与南充结为文化友好交流城市
|
|
与阆中缔结为友好城市
|
美国托马斯维尔市
|
与阆中缔结为友好城市
|
美国多森市
|
与阆中缔结为友好城市
|
美国亨特斯维尔市
|
与阆中缔结为友好城市
|
综述
2022年,南充市地区生产总值(GDP)2685.45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1.3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502.05亿元,增长4.3%;第二产业增加值1012.98亿元,下降2.5%;第三产业增加值1170.42亿元,增长3.4%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.7:37.7:43.6。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343元,比上年增长1.9%。